
企鹅电竞直播平台网页版登录入口
企鹅电竞直播平台网页版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 2025-08-16 11:18:36 | 作者: 企鹅电竞直播平台网页版登录入口
交流调压电路是现存技术中较为常用的调压手段,采用调压电路能够迅速有效的调整电路输出电压,适合各种电器的用电,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外的电器,往往一定要通过调压电路来进行调压控制和输送,但是现有的技术对于调压往往是有级调压,而且调压时调压范围较小,控制也不精确,更有甚者是采用的分压电阻的形式直接分压,导致能量消耗较大,能量浪费大,有效功率少,不符合节能要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497120A,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公开了一种工频调压电路,由交流电源、整流电路、开关信号调节电路、开关执行电路、负载组成,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源整流成脉动直流电源,负载接在脉动直流电源的正极与开关管之间,利用开关管直接对脉动直流电低于某一值时执行“开”,高于某一值时执行“关”,通过电位器调节或按键对电容电压的调节来实现对负载平均电压调节,开关管能够正常的使用三极管、场效应管,开关信号调节电路由电阻、电位器、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构成,也可由运算放大器、电容、电阻、按键开关构成。但是,此对比技术依然存在有能量消耗较大,能量浪费大,有效功率少,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存技术存在能量消耗较大,能量浪费大,有效功率少,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能量消耗较小,有效功率高,符合节能要求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接收交流电输入,对阻性负载供电,包括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所述的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所述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并联后与交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负载电路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电路耦合,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并联后与所述整流桥的连接,所述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这样设置,本实用新型对交流电调压时能量消耗较小,有效功率高。作为优选,所述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的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T、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和三极管Q1,所述可调电阻RT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为PNP管,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l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电连接。作为优选,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包括单结晶体管Q2、第四电阻R4和脉冲变压器原边,所述晶闸管负载电路包括晶闸管Q3和脉冲变压器副边,单结晶体管Q2的第一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与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闸管Q3的导通端与阻性负载串联后与整流桥连接,所述晶闸管Q3的门极与所述脉冲变压器副边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原边与所述脉冲变压器副边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能量消耗较小,有效功率高,符合节能要求。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一种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参见附图1),接收交流电输入,对阻性负载供电,其特征是:包括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并联后与交流电连接,晶闸管负载电路的控制电路与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电路耦合,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并联后与整流桥的连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整流桥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T、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和三极管Q1,可调电阻RT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l为PNP管,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l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与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电连接。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包括单结晶体管Q2、第四电阻R4和脉冲变压器原边,晶闸管负载电路包括晶闸管Q3和脉冲变压器副边,单结晶体管Q2的第一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与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晶闸管Q3的导通端与阻性负载串联后与整流桥连接,晶闸管Q3的门极与脉冲变压器副边连接,脉冲变压器原边与脉冲变压器副边耦合。本实施例利用双向晶闸管控制阻性负载。触发电路采取单结晶体管弛张振荡器。其电源由交流电源经整流桥整流、电阻Rl和稳压管VZ削波成梯形直流电动后供给。单结晶体管输出经脉冲变压器耦合至双向晶闸管门极电路。如果要非阻性的负载,入控制直流电动机M的转速,可将双向晶闸管与电动机串联然后并联阻容器件。并联阻容器件主要是为了吸收双向晶闸管上因电感负载放电有可能产生的过电压。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接收交流电输入,对阻性负载供电,其特征是:包括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所述的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所述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并联后与交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负载电路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电路耦合,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并联后与所述整流桥的连接,所述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力,其特征是:所述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的稳压电路的输入端、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力,其特征是:所述的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T、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和三极管Ql,所述可调电阻RT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为PNP管,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l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所述可调电阻RT的另一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闸管交流调压电力,其特征是: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包括单结晶体管Q2、第四电阻R4和脉冲变压器原边,所述晶闸管负载电路包括晶闸管Q3和脉冲变压器副边,单结晶体管Q2的第一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正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第二基极通过第四电阻与整流桥的负输出端连接,单结晶体管Q2的发射极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与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闸管Q3的导通端与阻性负载串联后与整流桥连接,所述晶闸管Q3的门极与所述脉冲变压器副边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原边与所述脉冲变压器副边耦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目前能量消耗较大,能量浪费大,有效功率少,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所述的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桥、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所述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和晶闸管负载电路并联后与交流电连接,所述晶闸管负载电路的控制电路与所述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输出电路耦合,分压调压控制电路和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并联后与所述整流桥的连接,所述分压调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晶闸管隔离触发电路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量消耗较小,有效功率高,符合节能要求。
相关推荐